服务热线
18503346257
冷却降温,避免热损伤
高速摩擦产生的局部高温(可达数百℃)会导致样品表层发生相变(如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)、氧化或烧伤,破坏真实显微组织。切割液通过持续冲刷切割区域,快速带走热量,将样品温度控制在相变临界点以下,确保组织 “原貌保留"。
润滑减摩,保护切割工具
切割液能在切割片与样品接触面形成润滑膜,减少摩擦系数,降低切割片的磨损(如砂轮片崩边、金刚石切割片钝化),延长工具寿命;同时减少切割阻力,避免样品因受力过大产生 “塑性变形"(如软金属样品的挤压变形)。
清洗排屑,防止样品污染
切割产生的金属碎屑若附着在样品表面或嵌入切割缝,会在后续研磨抛光时造成 “假划痕",干扰显微观察。切割液通过冲刷作用将碎屑及时带走,保持切割区域清洁。
防锈保护,避免设备 / 样品锈蚀
切割液中的防锈成分可在金属样品(尤其是碳钢、铸铁等易锈材质)和切割机工作台表面形成保护膜,防止切割后短期内样品生锈或设备部件腐蚀。
浓度过低:冷却 / 防锈能力不足,样品易生锈、烧伤;
浓度过高:润滑过度导致切割片打滑,且易产生泡沫(影响冷却效率)。
例:切割碳钢时浓度可设 8%-10%,切割铝合金(易氧化)可提高至 12%-15%。
乳化型切割液:因易滋生细菌(出现异味、颜色发暗),建议每周检测一次,使用 1-2 个月后更换;
合成 / 半合成型切割液:稳定性强,可每 2-3 个月检测一次,使用 3-6 个月后更换;
无论何种类型,若切割后样品表面出现 “白斑(锈蚀)" 或 “黑斑(烧伤)",需立即更换切割液。
滤网清洁:每周清理循环系统滤网,避免碎屑堵塞导致 “断液"(样品瞬间过热烧伤);
液位补充:保持切割液液位在 刻度之间,不足时及时补充(需按相同浓度稀释)。
切割易腐蚀样品(如镁合金、锌合金) :需选择 “低碱度" 合成型切割液(pH 值 7-8),避免碱液加速腐蚀;
切割非金属样品(如玻璃、陶瓷) :需选择 “无油型合成切割液",避免油污附着影响后续研磨(非金属无法通过酸洗除油)。